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距今17万至8万年前的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发现勒瓦娄哇技术石器 正文

距今17万至8万年前的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发现勒瓦娄哇技术石器

时间:2025-05-06 17:39:4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百科

核心提示

勒瓦娄哇遗址发现地点与年代分布图,星号者为观音洞遗址胡越 供图)观音洞遗址地理位置、地层与年代胡越 供图)李波、胡越在观音洞遗址地层采样 胡越 供图)观音洞遗址光释光采样剖面位置胡越 供图)观音洞遗址 伊拉克ws绿标号

勒瓦娄哇遗址发现地点与年代分布图,距今星号者为观音洞遗址(胡越 供图)
勒瓦娄哇遗址发现地点与年代分布图,至万年瓦娄哇技星号者为观音洞遗址(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地理位置、前的器地层与年代(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地理位置、贵州观音地层与年代(胡越 供图)
李波、省黔术石胡越在观音洞遗址地层采样 (胡越 供图)
李波、西县现勒伊拉克ws绿标号胡越在观音洞遗址地层采样 (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光释光采样剖面位置(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光释光采样剖面位置(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出土石制品(勒瓦娄哇石核、洞遗石片、距今工具和修理台面石片) (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出土石制品(勒瓦娄哇石核、至万年瓦娄哇技石片、前的器工具和修理台面石片) (胡越 供图)
(神秘的贵州观音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省黔术石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西县现勒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与的洞遗研究成果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完成。距今
我国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历来较为丰富,而西南地区无论在年代和材料的认知方面都相对较为薄弱。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观音洞遗址的发现之后,九十年代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导的盘县大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出于相同区域对比研究的需要,观音洞遗址材料重又回到研究者的视野中来,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勒瓦喽哇技术起源于三十万年前的东非和西欧,是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进化历程中技术、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显著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典型代表,该技术在东亚地区仅零星发现于一些更新世晚期(约3-5万年)的遗址中,如通天洞、金斯太和水洞沟等遗址。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2000多件石制品进行细致的伊朗股民料子分析,发现40多件具有勒瓦喽哇技术特征的产品,包括11件石核、30件石片和4件工具。
本研究的重要性除了在石器技术分析方面取得突破之外,还得益于光释光测年新技术的发展。早期的观音洞测年样品来自化石和炭样,分别使用铀系法和碳十四方法曾得出24-5万年的结果;新一轮研究团队采用改进的光释光测年新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的石英采用单颗粒测量方法,排除后期扰动。同时采用新的标准增长曲线(SGC)测年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规方法测年导致的年代低估。通过分组建立SGC的方式,将饱和颗粒也包括进年代结果的分析当中,得出更加可靠准确的测年结果,即观音洞遗址为距今17-8万年。
由于勒瓦娄哇技术源于西方,观音洞的勒瓦娄哇技术如何出现在中国的西南部,研究团队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与西方的勒瓦娄哇不约而同,因应各自的环境在不同的时空相继出现和发展;二是早期现代人带着勒瓦娄哇技术抵达观音洞,在这里生根发芽。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观音洞勒瓦娄哇技术的拥有者会是什么人?在非洲,该技术与现代人息息相关,在欧洲则属于尼安德特人。由于观音洞遗址尚未发现人类化石的材料,我们无从得知直接的答案,然而,研究表明与观音洞处于同一地域、年代距今30-19万年的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了一种古老型智人并有明显的进步特征,这是否指示其可能是与观音洞古人类相关的一种人类?此外,相隔不远在湖南道县发现的介于距今12-8万年间的现代人是否也暗示了现代人在中国南方的生活空间,而不免成为观音洞勒瓦娄哇技术制造者的伊朗兼职料子可能选项。
观音洞遗址勒瓦娄哇技术的重大发现,提供了东亚古人类在中晚更新世拥有预制石核技术的可靠证据,更新了关于东亚古人类技术发展水平的认识;改变了当前人们对东亚石器工业的发展历史,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在世界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丰富了关于古人类在东亚的交流进化历史。
近20年来,黄慰文和侯亚梅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围绕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以敏锐的学术视野,瞄准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野外调查、发掘和实验研究,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百色手斧、泥河湾测年、蓝田黄土序列石器与年代、观音洞石器等专题研究,在《自然》、《科学》等学术斯刊发表多篇论文,引领和推动了中国人类演化,尤其是旧石器考古学研究,颠覆了以往的理论与认识,将中国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影响力推向世界。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710-1
相关报道:中国石器时代先进工具制造技术未必引自西方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科技日报(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9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预制石核工具。这些工具可以追溯到17万年至8万年前,填补了亚洲考古记录中的空白,其同时挑战了过去的一种假设:先进的工具制造技术引自西方。
非洲和欧洲的考古证据显示,在30万年至20万年前,发生了所谓的第二技术模式石器向更加精巧的第三技术模式(勒瓦娄哇技术)石器的转变。前者指双面斧,伊朗交友料子主要通过从石块上敲下石片,故意留下石核制成;后者通过从预制石核上打下的单个石片制成。
但是中国的考古记录显示,中国似乎未经过第三技术模式工具的发展,从第二技术模式石器直接跃至4万年至3万年前左右的第四技术模式刃石器。因此,有人提出第四技术模式从西方通过人口迁移传至中国。
此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从中国西南地区观音洞挖掘出来的2273件石器,发现45件(4件工具、11块石核和30块石片)具有勒瓦娄哇技术风格的敲击或凿剥特征。
研究团队利用光学刺激发光技术(OSL),测得上述石器的年代约在17万年至8万年前,与西方使用第三技术模式的时代一致。这些发现意味着,可能是族群变化或是趋同技术进化导致中国出现了类似西方的勒瓦娄哇工具。
相关报道:中国新发现的石制品可能将改写世界石器工业起源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环球网科技:在当代,新技术通常被等同于各种高科技产品。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标志着人类演化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则是发生在古老而坚硬的岩石上。在人类历史进程的大部分时间,我们工作和生活实际上是依赖于用岩石打制的各种石制工具(又称石器)。
考古学家们通过对全世界考古遗址中大量的石制品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石器工业在过去3百万年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演化模式(通常称为模式1-5)。从模式1到模式5对应的石器技术从简单到复杂变化。每一个新模式的出现代表着石器技术的重大进步以及石器类型的巨大变化。在这五种石器生产模式中,模式3通常又被称为勒瓦喽哇(Levallois)技术或预制石核技术。
模式3技术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旧石器考古学中的争论的焦点之一。现存的伊朗刷单引流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单一起源说,第二是多地起源说。因为目前最古老的模式3技术出现在非洲大陆,因此第一种理论把非洲以外出现该技术归结为携带该技术的人群移民和扩张的结果。然而,根据最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亚美尼亚和印度也出现了30万年左右的模式3技术,与该技术在非洲的出现大致同期。这意味着,模式3技术也有可能由不同地区的人群在模式2(以手斧为代表的阿舍利文化)独立发展而成。而与模式3技术在非洲、欧洲、西亚和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普遍存在相对应,东亚除了一些更新世晚期(大概3至4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以外,尚未发现具有更早勒瓦喽哇技术的可靠证据。
然而,最新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改变了大家对东亚的模式3石器工业起源的认识。这项研究来自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该团队对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旧石器遗址(Fig.1)的石器进行了细致研究,从2000多件石器中发现了40多件具有勒瓦喽哇技术的石制品(Fig.2),其中包括11件石核、30件石片以及4件工具。该研究团队对观音洞遗址的最新测年结果表明,古人类在17万年至8万年前就生活在该地区,并已经可以打制和使用勒瓦喽哇技术。
外国专家学者认为,观音洞勒瓦娄哇技术的发现,奠定了该遗址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丰富了现代人类在东亚的交流进化历史。
相关报道:中国古人类可能独立制造石器时代“瑞士军刀”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9日电(周舟):一个国际团队对中国贵州观音洞遗址出土石器的最新研究显示,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被大大推前,说明中国古人类可能独立制造了这种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
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1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说,他们对观音洞遗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土的石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约17万年到8万年前,这里就有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此前,人们认为东亚直到约4万年到3万年前才出现这种石器。
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在非洲可追溯到约30万年到20万年前,该工具可刺、可切、可刮、可掘,被称作是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
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本·马威克说,由于过去在东亚发现的此类石器年代较晚,曾有观点认为这种石器技术是古人类向东迁徙时带到东亚的,新研究说明中国古人类有可能独立发展出了制造这种石器的技术。
论文作者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中国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
相关报道:中国先进石器技术并非舶来品!美媒:中国古人类可独立制造石器时代“瑞士军刀”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据中国日报网:11月19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预制石核工具。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贵州观音洞遗址出土的石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约17万年到8万年前,这里就有了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填补了亚洲考古记录空白,也挑战了过去的一种假设:中国古人类先进的工具制造技术引自西方。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11月21日报道,不久前在中国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旧石器遗址出土的石器表明,石器时代的第三技术模式在东亚地区出现的时间比之前认为的更早。
研究团队在对贵州观音洞出土的2273件石器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45件石器具有第三技术模式特征,第三技术模式是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据测定,上述石器的年代约在17万年至8万年前,与西方使用第三技术模式的时代一致。
较长时间以来,中国旧石器技术通常被描述为北方简单的石核-石片工业、南方的砾石工业,而其他所谓的西方因素(勒瓦娄哇技术、石叶技术等)则被称为外来因素。
根据此前的考古记录,中国似乎从相对原始的石器直接跃至相对先进的石器。因此,有人提出更为先进的石器制作技术是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传至中国的,现在这种观点受到了挑战。
根据美国《考古学》(Archaeology)杂志,勒瓦娄哇技术的特征是,将石片从石核上剥离下来用作石器,这是石器制造技术发展过程的“中间阶段”。
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可刺、可切、可刮、可掘,被称作是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运用这一技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可从大块原石上根据事先的规划,预制好一定形状的石核,再将取下的石核切削成规整、锋利的石片。
这种史前“瑞士军刀”既高效又耐用。如果古人类在狩猎时矛坏了,就可能在猛兽的尖牙厉爪下丢了性命,因此这类石器是狩猎采集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一技术被认为是人脑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体现。
使用第三技术模式制作的石器最初发现于巴黎近郊的勒瓦卢瓦-佩雷(Levallois-Perret),因此也称勒瓦娄哇技术(Levallois)。研究人员表示,“据我们所知,这些是目前东亚出土的最早运用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的石器。”
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本•马威克(Ben Marwick)表示,“过去认为勒瓦娄哇技术是稍晚些时候由现代人带到中国的,我们的研究证明中国古人类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人类一样具有复杂思维和适应能力,表明了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美国《史密森尼》(Smithsonian)杂志指出,当时地球上同时生活着多种人类,包括与我们类似的现代人。但是由于科学家在石器出土处尚未发现人类化石,因此,制造这些石器的究竟是什么人依然不得而知。
该论文作者之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李波表示,“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推动有关部门对该地区进行新一轮挖掘,开展更细致的研究。这片地区的很多洞穴都是保存石器和化石的绝佳场所,不过相关发掘工作还不够多。”
李波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人类化石,或是其他人类物种的化石,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是谁制造了这些石器,以及勒瓦娄哇技术究竟在何处起源。”
相关报道:中国古人类掌握先进石器技术 科学家:在华发现史前“瑞士军刀”
(神秘的地球uux.cn报道)参考消息网(编译/杨雪蕾):美媒称,忘掉棍棒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真正的史前石器时代“穴居人”早在17万年前就使用了复杂的工具。
据美国《今日美国报》网站11月20日报道,事实上,最近在中国一处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一种先进的工具技术在东亚出现的时间比人们此前认为的要早得多。这一发现还对先进的工具制造是从西方引进到亚洲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报道称,史前石器时代有一种工具——被戏称为史前工具中的“瑞士军刀”——特别高效和耐用,它对于以狩猎和采集食物为主的史前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矛尖断裂可能意味着使用者会死在食肉动物的利爪或尖牙下。
报道称,这些工具是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石器。勒瓦娄哇技术是旧石器时代人类采用的一种打制石器的独特技法,因19世纪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勒瓦卢瓦发现了使用该技法制作的石器而得名。研究报告称:“据我们所知,这是勒瓦娄哇技术在东亚现身的最早证据。”
据《考古学》杂志报道,通过将石片从石头上剥离下来,使石片本身成为一种工具,用勒瓦娄哇技术制造的工具被认为是石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
据《史密森学会会刊》说,史前人类通过一系列具体步骤,将石片从石头上剥离下来,以制造大小合适的工具,用于各种用途。
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华盛顿大学的人类学家本·马威克在一份声明中说:“过去人们曾认为,勒瓦娄哇技术是在相对较近的时候随着现代人类来到中国的。”他指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那里的人们也具有同样的复杂性和适应能力,并不逊色于世界其他地方。它表明了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据《史密森学会会刊》说,那个时候地球上生活着好几种不同的人类,包括像我们这样的现代人类。但科学家们尚未从发现这些工具的地方找到任何人类骨骼,因此他们不知道是哪种人类制造了这些工具。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李波(音)在一份声明中说:“希望我们的研究能为该地区带来新的出土文物和更详细的研究。”他说:“这个地区有许多洞穴,非常适合用来保存工具和化石,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太多挖掘工作。”
他说:“如果我们能找到人类化石——或者某个不同物种的化石——那么我们就能更多地了解是谁制造了这些工具,以及这项技术的起源是什么。”
这项研究1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